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紧张与低效闲置资产并存的矛盾,近3年来,蛟河市通过精准招商、技改赋能、债务重组,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腾笼换鸟成绩单:成功盘活13户“双停”企业,激活闲置土地31.2万平方米、厂房11.3万平方米,新增产值3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一)
日前,蛟河经济开发区天岗石材园区的蛟河市金贵石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0台新型塔锯正将巨型花岗岩荒料切割成精密的大板石材。而在两年前,这里还因原企业停产积满灰尘。“设备生锈、厂房空置是开发区最痛心的场景。”蛟河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坦言。
此前,这样的“锈带”并非个例。近年来,蛟河市全面展开了企业盘活攻坚行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把开发区作为主战场打响了存量资源激活战。
“从设备安装到投产只用了45天,政府专班帮我们协调贷款4000万元。2023年我们落户蛟河,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成功晋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4年我们又投资3000万元,改建厂房1万平方米,新增20台塔锯、磨机等新型设备。”金贵石材公司负责人说。
展开剩余74%针对部分企业因债务纠纷、市场萎缩导致的停产半停产问题,蛟河市创新实施“一企一档案”“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法,由政府部门、行业专家、金融机构等组成服务专班,从项目洽谈、审批备案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在人才保障方面,组织专场招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蛟河市目前已成功盘活闲置土地5处14.8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5.4万平方米,实现了闲置资产优化配置和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
“我们循着医药健康、石材、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按图索骥,精准对接补链企业。”2025年,蛟河经济开发区成功吸引山东顺祺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组团入驻闲置厂房,投资3000万元建设保健品生产线,实现闲置资源与优质项目的高效对接,为产业升级增添新动力。
在上海北杰关东药业有限公司新建的提取车间里,全新的生产线正加速运转。这家停产多年的企业如今通过“破产清算+技改升级”实现重生。
“政府协调法院解除失信限高,还促成我们与江西仁齐药业有限公司合作。”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投资7000万元改造后,中药提取年产能提升至1500吨,预计年产值将突破亿元。
据介绍,蛟河市的盘活实践呈现了多维度的创新: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先后帮助金悦制衣、三志运输、三盛石材等近30户企业获得贷款超7000万元。
——产业链招商显成效。围绕石材、医药等主导产业绘制“招商树状图”,山东顺祺药业等4户企业通过租赁闲置厂房落地,形成保健品产业集群。
——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投入1500万元技改资金,推动中吉石材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石材企业新上桥式旋转四轴红外线切机、多股金刚石串珠绳锯等智能化生产设备,机场专用板材良品率从92.2%提升至98.6%。
尤为典型的是华岗矿业有限公司的全链条盘活模式。2024年。华岗矿业并购永晟矿业取得采矿权后,实现当年盘活开采,同步投资1.4亿元建设的高端板材项目,现已建成投产,今年又准备投资新建华岗固废项目。目前,华岗固废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挂牌。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从华岗矿山荒料开采到高端板材产品加工,再到固废循环利用的石材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此外,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上,蛟河市聚焦大辉石材、大地石材等80余户小石材企业,组织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集中攻坚,帮助企业办理不动产证76个,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
前不久,吉林巨美生物有限公司重组蛋白项目自动化车间,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发酵罐中正在进行植物培养基发酵,产品正在进行中试。
该项目由吉林巨美生物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利用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4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生产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等。项目达产达效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就业100人。
目前,通过资源整合,蛟河市推动石材企业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已推动恒欣石材、中泰石业等30余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石材产业因此迈向高端定制新赛道。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蛟河市正以寸土必惜的决心,书写着存量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如蛟河市委负责同志在近期动员会上强调的:“盘活‘双停’企业不是简单‘换牌子’,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让闲置资产焕发新生机......”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陈权福
来源:吉林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范小媛
初审:田雨石
复审:张亦弛
终审:肖模喜
发布于:北京市融丰配资,券商配资,浙江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