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五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复赛及半决赛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功举行。本科院校组与高职高专院校组的八强队伍展开多轮辩论交锋,最终本科院校组重庆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于10月中下旬会师决赛,争夺冠军荣誉。各组第三、第四名队伍则并列获得本届辩论赛季军。
复赛于上午进行,辩题为“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应当/不应当享有知识产权保护”。该议题紧扣科技发展趋势,涵盖法律、伦理与创新等多重维度。正方主张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应受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励创新;反方则认为人工智能仅为工具,不应赋予法律保护资格。经过激烈交锋,各组四强队伍脱颖而出,挺进半决赛。
在下午举行的半决赛中,两个组别4支队伍围绕辩题“AI写作工具进入大学课堂,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展开激烈交锋。该辩题更加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赛场之上,辩手们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从算法生成机制到伦理边界,攻防之间尽显扎实准备与敏捷思维。不少队伍还融入了重庆本地科技企业发展实例,使辩论更具现实意义与地域特色。
据主办方介绍,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赛事邀请多所高校的资深教师与科研专家担任评委。赛后,专家评委对赛事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学们展现出对科技伦理的理解深度和逻辑构建能力令人惊喜。”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施洋在赛后点评说,当天的辩论展现出选手极强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未来可期!
晋级四强的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队员王宇轩感叹,通过参与赛事,让他们受益匪浅,他说:“通过查阅了大量文献、案例,甚至访谈了科技公司的研究员,积累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知识。辩论让我们跳出舒适区,真正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重量。”
晋级四强的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辩论队队员李婧怡则表示,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他们更加关注AI如何落地应用。辩论让他更深刻地理解到,技术越是强大,越需要道德的约束和学风的护航。
据了解,第五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举行。决赛辩题已正式公布,本科院校组辩题为“重庆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引进外来高端人才/夯实本土人才储备更重要”,高职高专院校组辩题为“科研成果评价应更注重学术价值 / 应用价值”。
更多资讯请关注赛事官方公众号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融丰配资,券商配资,浙江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